关于防伪标签的七大误区 你知道几个
文章出处:www.wxyzf.com
误区一:辨别真假的方法,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市场上出售的许多商品也使用防伪技术,但在消费者购买之前不可能确定它们的真伪。只有在你购买之后.包装损坏后,你能识别安全标签或包装的一部分吗?如果鉴定后真的是好的,但如果鉴定后是可疑的或假的,那就麻烦大了。你必须出示你的购买票到指定的地方投诉,然后等待消息。什么都不说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最终可能不会顺利解决。当情况严重时,会引起冲突和纠纷,甚至诉诸法律。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揭开底层的防伪技术,刮掉显示密码或图文的查询防伪技术,破坏包装盒和破坏防伪瓶盖等方面。
误区二:把防伪技术当作一门普通的科学技术。例如,一家防伪企业收到一份邀请函,说明该公司已决定制作一批防伪标签,邀请贵公司在某个月的某个日期提交标书,并在某个月的某个日期之前收到标书。防伪公司非常高兴,立即组织人员准备并计划将他们最新的专利防伪作为本次投标的亮点。然而,当公司收到另一方的投标时,它立即被蒙住了眼睛,因为投标的内容使人们笑了又笑。招标明确要求所有投标人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的技术要求制作样品。如果技术水平、保密性和生产规模满足要求,最低的投标人可以中标。这份招标文件说明了一个问题: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忽视了防伪技术的唯一性和安全性。他们不知道失去其独特性和安全性的防伪技术不能发挥真正的防伪作用。
误区3: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的防伪技术。独特性或排他性非常重要。许多防伪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来研究技术专用的防伪技术。最后,有一天,我们在一些商业广告或报纸杂志上发现了这样一个报道:“某某知名产品采用了中国乃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伪技术。这项技术在产品的防伪标记中隐藏了肉眼看不到的特殊信息(隐藏笔记)。普通人很难发现。使用一种特殊的识别装置进行检测,可以立即识别真假。这种特殊装置设计复杂,成本昂贵。市场上根本没有。在一些特殊的销售场合,它只能限量供应。这种防伪技术大大增加了伪造的难度,并将伪造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然而,如果造假者看到这份报告,他们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像这样的防伪技术忽略了一个事实: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的防伪等同于没有防伪。
错误4: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真假鉴别方法;
例如,一家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告诉消费者如下:1。真正的服装是由高档织物制成的。穿了两三年后,经过反复洗涤,它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如果它在穿了两三年后开始褪色,就可能被怀疑是假冒产品。真正的服装是由专业服装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如果你是标准身材,穿起来会更舒服。如果你觉得穿起来不舒服,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值得怀疑的。
另一个例子是,一些食品和药品公司这样告诉消费者:1。正品包装做工精细,颜色纯正,图形清晰。如果发现包装有粗糙的印刷,不正确的颜色和模糊的图形,应该怀疑是假的。2、真正的材料讲究,必须经过特殊的强化训练过程,服用后疗效冥想,无毒副作用,如果服用后没有效果,或者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应该怀疑它是假的。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宣传等同于告诉伪装的伪造者,没有严格的标准来判断真假产品,或者根本无法识别真正的产品。这种宣传非但不能控制项目成本,反而会使假冒行为更加猖獗。
误区五:防伪技术看似深奥,但却有致命的缺点。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产品使用的防伪技术被认为是真的很难复制,但假冒产品仍在出现,甚至连防伪企业本身也很难区分真假。
当我们为客户生产代码防伪标签时,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顾客报告说,通过电话询问,他购买的产品被怀疑是假的,但许多制造商确认这些产品是真的。其他消费者表示,经过电话询问,他购买的产品是真的,但从产品质量来看,这些产品被怀疑是假的,制造商在许多方面都认定它们是假的。
所有通过电话、短信、网络、扫描等方式辨别真伪的防伪技术都可能存在上述情况。这种防伪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防伪技术。它给每种商品一个身份号码(数字或条形码),但其特殊的操作软件和计算方法很难破解。
然而,超低的市场查询率(不到1/2)给了伪造者很大的使用空间。他们经常复制一批数字,比如1000,然后大量复制。这样,当假冒产品首先被销售并被询问时,具有相同数量的真实产品随后被销售成为假冒产品。此外,伪造者申请查询电话或设计网站,然后随机生成一些数字。这样,无论如何查询,假的永远是真的,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无法识别查询电话和网站的真实性。
误区六:防伪技术不明显的特点不明显。也就是说,人们在判断它是否被怀疑是真的时,不能立即判断它是否是真的。很容易把假的当成真的。这种情况在技术防伪和材料防伪技术中经常发生。例如,一些产品的广告是这样的:“当你改变角度时,你会发现单词XXX出现,当你改变另一个角度时,你会发现XXX图案出现,”或者当你左右转动标签时,你会观察到颜色从红色变成蓝色,等等。这种识别方法无法对改变角度的大小、图片和文字的形状、颜色的清晰度和深度做出定量的解释。因此,市场上贴有这种防伪标签的产品往往混有好人和坏人,很难区分真假。
误区七:低端防伪技术的采用是假冒产品泛滥的原因之一。许多企业使用防伪技术只是为了外观,而不是为了防止假冒。只要价格低,这些制造商通常需要任何防伪技术。因此,低端防伪技术如荧光油墨、彩虹油墨、折射油墨、变温油墨、超线性条纹、特种纸、简易全息等。被广泛使用。这些所谓的防伪材料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一个标签只花几美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也使用这些防伪技术来躲避公众。此外,标签和包装往往比真的更精致。因此,一些假货在外观上比真品更漂亮。这是一些产品起初销售良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它们很快被假冒产品挤出市场,并很快消失。
以上七个误区是我们过去十年打假工作的一些经验。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是大多数商品生产者和防伪企业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如果我们想减少甚至消除假冒产品,恐怕这只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